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漸漸地,我們失去了對過年的向往,“年”的味道越來越淡了,記憶中的年味還是兒時的印象。
那時候,年味是滿大街掛滿了紅燈籠充滿了祝福話語的那種氣氛,是老媽在灶臺上忙活年夜飯時飄出來的菜香,是老爸在飯桌上端起酒杯時的朗朗笑聲,年味是自己把拆下來的鞭炮插進雪堆里戰(zhàn)戰(zhàn)兢點著時的心情,是三十晚上就穿上新衣服的迫不及待……
那時的年,過得十分紅火熱鬧,到處是歡聲笑語,是我們一直以來的一種精神寄托,F在的我們,過年就像是一次旅行,短短的七天時間大半都在路上;丶业穆飞,走街訪串親戚的路上,真正在家里和家人團聚的時間少之又少。
其實,過年最重要的就是和家人一起準備年貨的整個過程,大家一起動手,互相交流,親情得以升華。小時候,一進臘月,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過年,打掃衛(wèi)生,準備年貨,F在我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什么東西都可以買到,年味卻淡了。
也許傳統(tǒng)的過年內容和如今的快節(jié)奏生活已不相適應了,通過“過年”來改善生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也許年味的失去恰恰是時代進步的體現,證明了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但失去年味兒,也折射出精神生活的匱乏,需要尋找新的載體來充實年味兒,充實我們的精神,把中華民族的春節(jié)傳統(tǒng)永遠傳承下去。(沙城收費站 鄭欣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