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黄色网站在线观看,三级网站在线,日本高清视频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综合免费视频,a片在线播放视频免费,91在线精品欧美在线,中文字幕无码视频91

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后備干部培訓專題
《經濟學講義》讀后感
作者:周樂樂
來源:紀檢審計部
發(fā)布時間:2022-09-01
<p style="text-indent:2em;"> <span style="line-height:2;font-family:Arial;font-size:16px;">壞人做壞事,歸公安部門管;好人做好事,歸居委會管;而有一門學問卻關心的是壞人做好事,好人做壞事。這個專門研究事與愿違的學問,就是經濟學。</span> </p> <p style="text-indent:2em;"> <span style="line-height:2;font-family:Arial;font-size:16px;">日常中我們看到社會上有不公正、不如意的現(xiàn)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讓政府出手,阻止這樣的事情發(fā)生。一旦法律立法通過了,大家就會覺得這樣的事情畫上了一個句號。</span> </p> <p style="text-indent:2em;"> <span style="line-height:2;font-family:Arial;font-size:16px;">對于這樣的結果,經濟學家看到的卻不是句號,而是冒號,他們認為人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最后的事態(tài)走向會跟我們理想的想法有很大的出入,正是這些出入,才是經濟學中最具有研究價值的內容。舉個例子,我有一套房子想出售,我本來預期是想要賣出最貴的價格,但是當我作為供應者進入房地產市場去蓋房、去賣房的時候,我的行為本身就使得樓房的價格下降了。這就是一種最典型的事與愿違的現(xiàn)象。這些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就是經濟學關心的事與愿違的現(xiàn)象,而不是我們期望的事與愿符的現(xiàn)象。</span> </p> <p style="text-indent:2em;"> <span style="line-height:2;font-family:Arial;font-size:16px;">近日,我讀完了薛兆豐的《經濟學講義》,原本認為枯燥的經濟學不曾想竟然也會給我?guī)順啡。作者以經濟學家的視角,解釋了稀缺、成本、需求三大定律、價格、權利、耐心、供應、信息不對稱、合作和協(xié)調等經濟學核心概念,語言通俗易懂、風格幽默奇特、案例豐富有趣,和我之前為了考試而去學習的經濟學完全不同,這本書讀來,令人絲毫不覺得乏味。整本書讀完最大的感受就是那些事與愿違的學問,除此之外還有幾點在我們的生活中會遇到,卻從來沒從經濟學角度去思考的問題,在此分享,僅作茶余飯后嘮嘮嗑。</span> </p> <p style="text-indent:2em;"> <span style="line-height:2;font-family:Arial;font-size:16px;"><strong>問題一:</strong>沉沒成本是不是成本?</span> </p> <p style="text-indent:2em;"> <span style="line-height:2;font-family:Arial;font-size:16px;">沉沒成本就是指那些已經發(fā)生但不可收回的支出。當我們沒辦法再收回、沒辦法再放棄時,就不存在成本。凡是提到成本,我們一定是向前(未來)看,而不是向后(過去)看的。</span> </p> <p style="text-indent:2em;"> <span style="line-height:2;font-family:Arial;font-size:16px;"><strong>答案:</strong>沉沒成本不是成本。</span> </p> <p style="text-indent:2em;"> <span style="line-height:2;font-family:Arial;font-size:16px;">對于我們來說,真正難的,不僅在于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而在于生活中我們能否當機立斷,真的去實踐它。</span> </p> <p style="text-indent:2em;"> <span style="line-height:2;font-family:Arial;font-size:16px;"><strong>案例:</strong>一年四季、一日三餐,我的父母覺得被動了筷子的食物就應該吃完才算不浪費,即使很飽了,哪怕忍受被撐,也必須吃完。但從經濟學角度分析,桌上的飯菜制作成本已經沉沒了,真正值得掂量的,不是飯菜的制作成本,而是它們配不配被當場吃完?吃和不吃的后果又怎樣?</span> </p> <p style="text-indent:2em;"> <span style="line-height:2;font-family:Arial;font-size:16px;"><strong>問題二:</strong>隱私權到底應該歸誰?</span> </p> <p style="text-indent:2em;"> <span style="line-height:2;font-family:Arial;font-size:16px;">大數(shù)據的使用,經常引發(fā)隱私權應該歸誰的問題。好多人對隱私權非常敏感,覺得自己的隱私權一點都不能出讓。</span> </p> <p style="text-indent:2em;"> <span style="line-height:2;font-family:Arial;font-size:16px;"><strong>答案:</strong>公安機關應該有權力征用個人的隱私權。</span> </p> <p style="text-indent:2em;"> <span style="line-height:2;font-family:Arial;font-size:16px;">我們都能理解彼此保護隱私權的感受。有些隱私對別人沒有,可能對我們非常有用,比如說今天晚上和誰在一起,坐飛機去哪里旅行,我們的銀行卡里有多少存款。但是我們要明白,有些數(shù)據對大眾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公安機關偵破案件至關重要。</span> </p> <p style="text-indent:2em;"> <span style="line-height:2;font-family:Arial;font-size:16px;"><strong>案例:</strong>我們在刷抖音的時候,自己憑著喜好瀏覽相關視頻,但是可能被你觀看了時間較長或者次數(shù)較多的視頻在下次打開抖音軟件的時候會第一個彈出來供你觀看,原因就在于抖音已經知道了你的喜好,自動為你篩選相關作品。那你覺得這樣是好還是不好呢?</span> </p> <p style="text-indent:2em;"> <span style="line-height:2;font-family:Arial;font-size:16px;">這里所講的隱私權與公共安全的權衡涉及經濟學里一個很出名的定律叫科斯定律:在交易費用為0或者足夠低的情況下,不管資源最初的主人是誰,資源都同樣會流到價值最高的用途上去。用大白話來說,就是“誰用得好就歸誰”。一項有價值的資源,不管一開始它的產權歸誰,最后這項資源都會流動到最善于利用它、能最大化其價值的人手里。</span> </p> <p style="text-indent:2em;"> <span style="line-height:2;font-family:Arial;font-size:16px;"><strong>問題三:</strong>我們怎樣看待社會上流行的破窗理論?</span> </p> <p style="text-indent:2em;"> <span style="line-height:2;font-family:Arial;font-size:16px;">破窗理論,經濟學上也稱"破窗謬論",源于一個叫黑茲利特的學者在一本小冊子中的一個譬喻(也有人認為這一理論是法國19世紀經濟學家巴斯夏作為批評的靶子而總結出來的,見其著名文章《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破窗理論說的是,一個頑童把窗戶打破了,窗戶的主人就要去買玻璃,這將刺激玻璃的生產。制造玻璃的工人完成訂單以后,有了錢,就可以去買面包,面包工人又可以去買衣服。這樣就推動了一連串的生產。破窗理論的支持者說,有破壞才有進步,多難興邦,破壞本身就是好的。 &nbsp;</span> </p> <p style="text-indent:2em;"> <span style="line-height:2;font-family:Arial;font-size:16px;"><strong>答案:</strong>從經濟學家的視角,我們要思考那些看不到的損失。假設窗戶沒有被打破,這戶主人所擁有的資源,就可以用來從事其它生產,可以產生更多的財富。這些由于創(chuàng)傷而消失的其他生產和財富,是我們不容易看見的?匆娍床灰姷臇|西要靠想象力,在這些破窗理論的變種中,看得見的,是自然災害、人為破壞、人的衰老、工具落后等問題帶來的就業(yè)機會以及花費掉的物資;而看不見的,是替代方案所導致的隱形的凈損失。</span> </p> <p style="text-indent:2em;"> <span style="line-height:2;font-family:Arial;font-size:16px;"><strong>案例:</strong>破窗思維在社會中非常常見。每一次社會經歷災難,每當有颶風、地震、海嘯時,總會有一些經濟學者站出來,說災難雖然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但它又為下一輪就業(yè)和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帶來了機會。&nbsp;&nbsp;</span> </p> <p style="text-indent:2em;"> <span style="line-height:2;font-family:Arial;font-size:16px;">經濟學家巴斯夏還曾經用反諷的方式寫過一篇文章《蠟燭制造商關于禁止太陽光線的陳情書》(The Candle Maker's Petition, 1845)。這篇文章說,陽光照射在地球上以后,蠟燭工人的工作減少了,因此蠟燭商希望國會議員禁止大家使用陽光。確實,如果大家都盡量采用陽光,蠟燭工人的工作就會減少。但實際上,蠟燭工人不會永遠失業(yè),不會永遠找不到工作,他們可以從事別的工作。問題是,別的工作是什么呢?沒有人能夠說出來,這得靠想象。</span> </p> <p style="text-indent:2em;"> <span style="line-height:2;font-family:Arial;font-size:16px;">讀完這本書,我們會發(fā)現(xiàn)經濟學不難明白,也不難背誦,難在一刻不忘地運用。經濟學能在生活中各個方面幫助我們去思考,能讓我們在意想不到的場景中用它去分析問題,能讓我們融會貫通、自然而然地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來對世界做出反應。同樣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面臨著四大基本約束:東西不夠,生命有限,互相依賴,需要協(xié)調。生活中的種種現(xiàn)象和社會中的種種安排,無一不是為了適應這四種約束而衍生出來的。</span> </p> <p style="text-indent:2em;"> <span style="line-height:2;font-family:Arial;font-size:16px;">之前備考經濟師,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同樣都獲得了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們的觀點為何是矛盾的?現(xiàn)在我終于明白:結論并不是重要的,思維才是最重要的!</span> </p>